时间:2023-11-20 14:50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185
一、过生日放生怎么回向朋友的话 1、菩提心和菩萨行是大乘菩萨修行的两大要领。其中,菩提心是菩萨行的前提,而菩萨行则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没有菩提心,哪怕在客观上起到利他的效果,也算不上是真正的菩萨行,不能成为无上菩提之因。 2、可见,发心才是决定行为属性的根本因素。 3、比如放生,本是挽救物命的利他行,是给众生以无畏施,但很多人只是为了个人消灾免难、保佑平安而放。因为目的在于放,多半就是简单地一放了事,并没有设身处地为所放物命着想。反之,如果本着菩提心放生,考虑的重点就不仅仅在于放,还在于怎样使它们更好地生存,是从所放物命的角度,甚至整个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他的心中没有自己,唯有众生,所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4、所以说,同样是放生,只有带着菩提心去做,才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否则,不过是人天善法而已。 5、在修习菩萨行的过程中,还要以空性见使之得到提升,保持无所得的心。如果没有智慧指引,在帮助众生的过程中,就不能善巧处理各种对境,甚至会被境界所转。虽然对众生很有悲心,也很愿意利他,但因为缺乏智慧,往往修出各种执著,甚至修得患得患失、痛苦不堪,最后就成了“常苦恼菩萨”。 6、那样的话,很可能会退失道心,这也是初发心者常有的现象。所以,在利他过程中还要时时以智慧抉择,做完随时放下,就像雁过长空一样,不留痕迹。这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7、有一天,我以奉陪几位道友客串“经忏”的机缘,认识了一位许庄石妹老居士——“石妹姑”。提起“石妹姑”的名氏,在基隆市的各寺庙间,几乎是尽人皆知的一位很发心很虔诚的善德! 8、她现在虽然已是七十岁的高龄,但她仍极“六根清利”精神饱满,健壮如中年妇女。 9、“石妹姑”二十六岁丧偶(丧夫)。她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勤苦,终于度过了那一段坎坷的生活。十几年来,她的子弟们不但已在基隆市义一路八十六号开设一间商店,并在台北发展一个营业处。另外在新加坡还以一万余吨的巨轮经营着一家“航运公司”。目前她已俨然成为一位“大富长者”了。 10、谈起她奉佛茹素放生的因缘时,她说: 二、孩子生日去放生怎么回向家人呢 1、她受双亲的信仰影响,自幼即已信奉佛教。十四岁时即已发愿实行终身素食戒杀。 ![]() 2、十五岁那年农历三月间,她从中坜龙潭山路经过,途中遇见一群村童,将用枯枝焚烧一具“蜂巢”。她因不忍巢中幼蜂受死,心生悲悯,乃以囊中钱币买取“蜂巢”,说服村童,还置原处。 3、九年后——她二十四岁时,协助其夫于竹东南河经营煤矿。夏季某夜她将作例常的澡浴,因矿山草寮暗无灯火,摸索走近水池。在将踏“座石”之际,突然一阵“嗡嗡”的鸣声绕头大作。她惊异地返身燃起“火把”察看,瞥见一条“眼镜蛇”盘卧石上。绕头狂叫者,乃是一群黄蜂。经她赶走毒蛇后,蜂群才飞散远去。 4、由于此次群蜂报警,而免蛇咬之难,使她蓦然记起了当年曾经救过幼蜂的一幕往事。她认为此次的逢险化夷,可能是黄蜂们的知恩报德。可见万物皆有灵性,业海恩仇,因果不爽。从那一天起,她便又发了一个“终生月月放生”的大愿。后来她并受了“在家菩萨戒”。一直到现在,她仍然每月都约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们,于初十九两天进行放生活动。 5、“石妹姑”不仅终身素食放生济贫,并诸般护持各“戒坛”“道场”。且严于一己的修持礼诵。此次她请僧礼忏七天,功德回向法界有情。又布施食米三千斤,周济寒年中的贫困者。其发心不可限量,功德自亦不可限量了。 6、笔者身为佛子,见闻此等事迹,理应随喜功德,传播人间,用为警劝。故愿为之记述云。 7、2月6日上午11时许,漳州平和县小溪镇宝善村,一只“神兽”的突然出现,打破了村庄的平静。“我老婆在菜园摘菜,结果在菜园旁的一建筑工地内,发现一头不明野生动物,像羊又不像羊!”宝善村村民张先生说,他跑过去一看,感觉是国家保护动物,便赶紧报了警。 8、同时,为防止它跑掉,张先生还叫来几名村民,决定先将它绑在电线杆上。“不过,这过程太不容易了,看到有人要绑它,它好几次把头一低,试图用尖角撞人、用腿踢人,幸亏我们闪得快。”张先生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它绑在电线杆上。 9、很快,平和县林业公安等人员赶到现场。经林业专家确认,该动物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鬣羚,又叫苏门羚,是闽南乡间说的“神兽”、“福星”,俗称“四不像”。“神兽”在漳州南靖、华安、平和一带的高山出现过,一般生活在高山、森林茂密的地方,但数量比较少。2012年,这种动物也曾驾临平和文峰镇。 10、消息不胫而走,宝善村及附近村庄村民纷纷赶来看这只“神兽”,而这只“神兽”则受惊吓,退缩躲在墙角,烦躁不安。受惊的“神兽”带有强大的攻击性,一旦被激怒,将危及群众安全。为有效保护国家级野生动物,确保群众安全,民警劝散近距离围观群众,拉起安全警戒带。 参考资料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