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无量放生协会 > 放生流程 > 放生鸟类前说些什么呢英文,怎样放生鸟

放生鸟类前说些什么呢英文,怎样放生鸟

时间:2024-04-23 10:14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106

一、江西放生园放生蚯蚓

1、冬季不要放夏候鸟,放了反而会被冻死饿死。也不要放家养的鸟,它自己不会打食,会被活活饿死。如此放生等于杀生。放鸟,要买野生的鸟,要把他们带到草木茂密人烟稀少的地方放飞,一旦剩下几只奄奄一息的小鸟,就轻轻的把他们放入深深的草丛中,免被游人捉去。

2、放鱼放鸟,要早买早放。如泥鳅鱼,今天买来不放,不换水,第二天就要死去一大半;家雀今天买来不放,第二天也会撞死很多。所以要早买早放。如果买到生物送到庙上迁延时久,半至死亡。如此放生等于杀生。

3、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僧人一同去放生速买速放。无条件,我就有权为他们说三归,为什么不能把他们尽快放掉呢?既然发心放生,还要珍惜生命啊!放生时,我们可以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愿汝来世为人不害物命,劝人戒杀,烧毁蝇拍,发菩提心,求生净土,早证佛道再入娑婆,利乐有情。”

4、亦可念大悲咒,准提咒,往生咒……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念,只需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济色身又济慧命,人人皆可为之。放生是身命布施,即使你什么也没念,只因这一念慈心,即种下了成佛的正因,何况又救活了许多物命呢!

5、很多人热衷于放生,乃至迷信于放生,或以放生为祛病法,或为长寿法,或为消灾法,或为解冤法,或为忏罪法,或为培福法,或为求生净土法。

6、不可否认,放生是成就多种善法的助行,更是培养慈悲心的一种很好的方便。面对弱势之生灵,行者缘慈而不杀;面对出现命难之有情,行者修悲而救护。以此方便,于一切有情成就慈悲心之行者,则睡眠安隐,无有恶梦,为人、非人爱敬,诸天守护,不遭横祸,面色光彩,资助于定,临终不昧,能够成就尔等功德。

放生鸟类前说些什么呢英文,怎样放生鸟

7、但是,行者如果没有方便成就慈悲、智慧与其它相应善法,即使经常放生、大量放生,虽然放生本身也有诸多功德,但是并不一定就能因此祛病、长寿、消灾、解冤、忏罪、培福,更遑论往生净土。

8、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自求祛病、长寿,这不太现实;如重病患者不看医生、不接受正常治疗,想简单通过放生求得不药而愈,这不太现实;如患病亲友不信因果、不信佛教,家人代为放生时患病亲友因此嗔恚,家人想简单通过放生回向于病者以求其病愈,这不太现实。一些信徒花了不少钱去放生,结果患者病没好,搞得家人诽谤佛教。反之,如果平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与良好心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自求祛病、长寿;如患病者及时看医生、接受正常治疗,即使家人不代为放生,患者病愈也合乎情理。

9、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挑剔、刻薄、不仁不义、无所敬畏,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求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人对事不挑剔、不刻薄、有仁有义、有所敬畏,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会自然消灾免难、化解冤亲债主。

10、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今后仍一如继往地残害生灵,却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忏除过往之罪行、消抵将来之恶业,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以前有诸多残害生灵之恶业,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而从此改往修来、不再残害生灵,即为佛教所说的“回头是岸”。

二、深圳哪里可以放生鱼呢

1、如果平时悭吝、亲近恶友、不务正业、贪心不足、执持邪见,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培养将来之福报,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平时热心助人、亲近善友、正命自活、知足寡欲、执持正见,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现在与将来也能天天幸福快乐。

2、如果日常修学中不培养净业三福、不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想简单通过放生来求生净土,这不太现实。反之,如果日常修学中培养净业三福、孜孜于成就念佛三昧,行者即使不刻意去放生,也能决定往生净土。

3、

问:放生属于布施吗?属于什么布施呢?

4、答:放生属于布施。放生即属于财布施,还属于法布施,更属于无畏布施。

5、首先,放生属于财布施。

6、这个一般都好理解,我们要放生,绝对不会先去捕获生命,让后再放生。一般的都会到贩卖动物的地方,比如到贩卖鱼虾的市场去购买鱼虾。也就是说,用一定的钱财购买即将被杀害的动物放生,为放生而花费的钱财就是财布施。

7、再者,放生还属于法布施。

8、我们放生的时候,有的在放生前,有的在放生中,有的在放生后,都要给即将放生,或正在放生,或已经放生的动物念经送行,希望被放生的动物和我们一起学佛、礼佛、念佛,一起发愿同生西方净土,这个过程就是法布施。

9、所有的生命,在被杀害之前,都会身心不安、恐惧、害怕,甚至是胆颤心惊。我们进行的放生活动,其实就是就是对动物的呵护,对生命的呵护。从购买的时刻起,就让即将被放生的生命心安,从此不再恐惧,不再胆颤心惊,这个过程就是无畏布施。

10、一部《金刚经》,主要谈三般若的义理与实践。什么是三般若?即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般若难解,姑且以金刚为比喻。金刚至极坚固,万物无能坏,喻实相般若,生佛同禀,历千古而不变;金刚至极锋利,能截断玻璃等坚硬之物,喻观照般若,能断一切烦恼;金刚至极光明,喻文字般若,至极明白,能使众生断疑生信。广义的文字般若,即缘起性空的依正二报等有相之物,狭义的文字般若,即此部《金刚经》文字。此三般若义理,人人本具,个个不无。若能观照,当体全显。须菩提在佛通过搭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往还洗足敷座离言般若上,通达实相之理。自虽已解,愍大众未晓,为大悲心切,代众生问,如何安住真心?云何降伏妄心?世尊答须菩提之问,唯说如何降伏妄心,略去安心之法而不说,以真妄同源,降伏妄心,自然安住真心故也。佛说:应离相而行布施,即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上,不著于相(离开形相的执著)而行布施。虽说布施一度,而义含其馀五度,即财施摄本度,无畏施摄持戒、忍辱二度,法施摄精进、禅定、般若三度。弥勒菩萨偈云:“资生无畏法,檀义摄于”是也。世尊又说:应非相见佛,“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也就是说,若执著于相,就不能见到法身如来。如上说而行,即能降伏妄心。读了金刚经,知道了离我执四相的重要,至于如何实践离我相?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句是整部金刚经的经眼。即全经的灵魂所在。明宗泐大师说:“此经以无住为宗。”就是说,在六尘境上无丝毫住著为宗。据《坛经》说,六祖惠能在此句经文上二次开了悟。“应无所住”者,即在六尘境上,起般若观照,当体即显实相般若。用唯识家的话来说,就是在缘起性空的六尘境,亦即依他起性上,离开偏计执性,即是圆成实性。“而生其心”者,即是在“无所住”的前提下,生起广行六度万行之心,无所住,是真空观,而生其心,是妙假观,二观圆融,即是中道实相观。所谓从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通达实相般若是也。由于众生无量劫来著相严重,会生起种种转计、疑惑,佛就通过与须菩提问答,为之破疑断惑,环环扣紧,步步深入,祛迷云于意地,朗慧日于性天。令行人断尽疑执、生真实信。获致“深信清净,则生实相”之目的。故蕅益大师说:“本经以断疑生信为力用。”实相本有,如演若达多,迷头狂走,本头仍在不失。今从迷返悟,姑且说实相生,实非昔无今生,乃不生言其生耳。此经正被圆教实教菩萨之机,旁摄通别二教权教菩萨之机。故云:“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参考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