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无量放生协会 > 放生鸟类 > 放生的必念口诀是什么_印光大师: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放生的必念口诀是什么_印光大师: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时间:2022-10-10 18:17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363

体寰宇慈悲心肠,永戒残伤。

--印光巨匠

印光法师有关放生的开示

放生一事,本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验本人怜悯不忍之念罢了。众人多矣,心行各别,纵不克不及齐皆激动,即激动一人,彼一人平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至谓小鱼被大鱼所食,即放之长江,亦不免不遭网罟。此种计虑,好像有理,实则为阻人善念,助人杀业。其人幸得为人,或没有至身受殛毙,故作此在理之理,以显己之智能折伏放生者。使彼为鱼,及诸生命,当受杀时,断断不愿起此种驰念。唯冀有人救己之命,别无他种救亦恐或厥后又被别物所食、他人所得,唯愿甘愿宁可受戮,免致后复遭殃等念。果能当此时,作此驰念,尚不足为训。况万万不能当此时作此驰念,而于息息相关时,作此阻人善念,启人杀机之语。其人来生,若没有自受其报,则日月当东行,寰宇当易位矣,行可妄发乎?年夜鱼食小鱼,固有此事。放之又遭捕,亦不克不及无有。若谓小鱼被年夜鱼食尽有余,则无此事理。放者尽被人复捕来,亦无此事理。何得如是过虑?譬如救济难民,或与一衣,或与一食,亦可不至即逝世。正在彼则当曰,此一衣一食,何能令彼毕生饥寒,与之有何好处。不如令彼冻饿而逝世,便可不至长受冻饿矣。又如匪徒劫人,无力者为之捍御。彼将曰,汝若能捍御彼平生,则为甚善。唯捍御一时,究有何益。反不如任彼掳掠一空,厥后不致再被掳掠之为愈也。怙恃之于子,经常抚养,而慈母不克不及抚死后之子。彼将谓,既不克不及抚养,不如杀之之为愈乎。正人修德,没有以善小而没有为,没有以恶小而为之。彼必期于满有把握,方肯行放生,则令众人尽寿皆不可戒杀放生之事矣。其人未来必膺万无一人能救己于逝世也,哀哉,痛哉。

放生的必念口诀是什么_印光大师: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残伤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愚僧居士书》)

睹人杀生,能救则救。不然收大慈大悲心念,以期杀生者并所杀之生,各各消弭业障,增加善根。而所杀之生,即从此往生东方,了生脱逝世。岂可不依佛意,妄生瞋自瞋他之懊恼,而通宵不寐也。不观周安士老师睹所有神祠,及所有牲口,皆劝发菩提心,令求生东方乎。(此系依佛身教,非彼自主。)纵彼没有体会,而我之悲心已真挚诚心矣。此实助成净业之大批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两·复卓智立居士书三》)

买物放生,若依事实自愍愍他而论,固当埋之,不成仍倒于水中,以死物浮水,究非良策。若谓已逝世,与家人食,并施与贫人,亦无不可。适时食者多多为彼念经,以此是放生物,不然食之有罪恶。若能为彼念经,则相互各有好处。以此相劝,亦能诱彼食者少种善根。即非放生物,本属本人办来食料,为其念经,亦于相互各有好处。汝崖板如斯,谓已道皈依念经者,便吃不得,则是令食肉者概勿念经也。彼等吃肉之人,只知肉为甘旨,不知厥后本人也做了甘旨教人杀的吃时内心难熬痛苦。他既是如许不洞(懂)事,任他厥后教人杀的吃便了,何须要费尽心思劝他,他要讨到教人吃,您教他不要讨此甜头,他内心反没有安泰。尽他来,让他替身做菜吃,到了阿谁时间,心肝疼烂也有益。当时他自知道昔日之错,及我与汝之话,不是弄耸他,已迟了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复周群铮居士书》)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想法,勿立按期,勿认定天,勿议定物。随缘买放,死得实益。若按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购牛、羊、豕,须有长年草料费,为数甚巨。然每有放者,或不纳费,则须办者代买。似宜以资交解决之人,令彼随便,或购生物,或购草料,为合宜耳。师寿之劝人放生文,甚好。但当以劝人戒杀茹素,护惜物命为事,则不费财帛,不招多捕,其好事甚大。(《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册·复念经居士书》)

光一贯没有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购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然情面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着名。又情面多以沿袭了事,若不于此各日放,则便不愿特为买放矣。光虽为人如斯道,究亦只成空口说。

又生亦不成乱放。放之于江,则无不成。放之于池,凡害鱼之鱼亦放此中,是放贼于人民之聚处,则群鱼皆为彼之食料。然欲逐个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死力首倡戒杀茹素,认为基础办理之法。其于放生略为进行,以期人各领会放之之意罢了。若尽量放而想法未能正当,则亦只功过不相掩耳。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人若止杀,则固用不着此种作为。然人食肉之心愈盛,不设此举,一朝一夕,将举非洲之蛮横行动,遍行于世。可不预为想法,令彼嗜杀嗜肉之人,同死反躬自省之诫乎?

放生者,但以不忍杀生为念,不克不及计及彼之食生物与否。鱼多食小鱼及小水虫。若如所论,则放一大鱼,必日杀有数小鱼水虫,则放一以杀多,是放之功少过多也。然穿山蛇獭,究无多少。既不克不及尽生物皆购放,则似宜从缓,庶免闲议。

放生以志诚为彼念经持咒为本。一切典礼,亦不外表示法相罢了。若有其人,固宜按典礼止。不然但竭诚念经即已。

又凡生欲放,若夏日当宜速行。倘泥于等齐,按典礼作法,或至久经时辰,有碍生命。居士放生,宜从省略。若朴拙无伪僭之心,即按典礼止,亦非毫不可行。若妄效僧仪,则成我缓矣。法固圆融,当善存心。(《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罗智声居士书一》)


参考资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