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无量放生协会 > 佛法大师 > 迎接新纪元:何建明教授谈佛法在圣严时代的新生与传承

迎接新纪元:何建明教授谈佛法在圣严时代的新生与传承

时间:2024-04-25 08:34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818

春节刚过,阿姜禅师和圣严法师相继圆寂于法界末期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耳欲聋。

吴立民阿阇黎作为密宗长沙两派法王古净缘的嫡传弟子,传承东密和藏密,著书立说,言传身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佛教密宗承前启后的典范。

中观佛教有哪些法门和上师?

他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密宗佛教界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晚年受赵朴初先生之托,主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工作,为北京.com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朴初晚年主持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为北京佛牙塔宫庄严设计、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宫唐密曼荼罗、 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外佛教文化与学术交流,三十年来为中国佛教文化史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杰出贡献,成为中国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他成为近三十年来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因此,他的逝世是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重大损失。在海峡两岸,圣严法师是当代台湾中华佛教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领袖,是太虚大师开创的中国现代人间佛教传统的自觉继承者和重要发展者之一。他以对佛教真谛的坚定信念和无限信仰,克服重重困难,两度出家,以佛为师,以戒为师,勇猛精进,契理契机,为中国佛教的弘扬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尤其是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和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时代。

迎接新纪元:何建明教授谈佛法在圣严时代的新生与传承

佛教法师图片

二十世纪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向现代社会文化转型的时代,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复兴和现代转型的时代。清末,杨文会、释世禅等人发起并推动了佛教文化复兴运动,在近代西学东渐大潮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推动下,逐渐形成了以释太虚、欧阳竟无、释弘一为代表的中国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潮流。尽管这股历史潮流伴随着新旧交替、救亡图存的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最终成为二十世纪乃至更长时期中国佛教文化复兴与发展的主流。由释太虚等人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运动,不仅是中国佛教文化现代复兴的必然之路,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宗教文化对话,构建人类新型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佛教大师们不可或缺的。

佛教文化的现代复兴,既是中国佛教文化现代复兴的必然路径,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参与世界宗教文化对话、构建人类生态文明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佛教文化的现代复兴,不仅是中华文化现代复兴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登上世界现代历史舞台、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复兴的重要标志。六十年来,台湾佛教界为中国佛教文化的现代复兴和历史变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名垂青史。其中,慈航、东初、百生、印顺、星云、证严、圣严、义觉,以及李慈观、李炳南、周宣道等,无疑是不可多得的旗手和主要参与者。与其他大多数高僧大德相比,圣严法师相对年轻,皈依佛教的时间也相对较晚,但在佛教文化教育的振兴和中国佛教的国际化进程中,他却是后来者。

圣严法师留给佛教和后世的第一个历史贡献,就是他以三十九岁的大智慧、大勇气,在没有受过大学、中学、小学正规教育的情况下,以三十九岁的高龄东渡留学,取得了日本大学的硕士、博士学位,为现代中国佛教僧团的新形象树立了不朽的榜样。如今,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许多中青年僧伽相继获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与海内外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他们大多与圣严法师开创的现代文化学者型僧伽形象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是太虚大师开创的现代人间佛教僧团理念的真实体现。

圣严法师的第二个历史性贡献是,在藏传佛教、东密佛教和日本禅学、禅教盛行的国际社会,他以现代的形式将中国禅学、禅教推向异域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禅学、禅教的发展。

佛教法师新闻视频

他推动了中国佛教,特别是中国禅宗的国际化和现代化,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禅宗文化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某些形式上的表现,而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和中国内涵。圣严法师的第三个历史性贡献是创建了法鼓山僧团和法鼓山文化教育事业。法鼓山作为当代台湾佛教四大僧团之一,在当代台湾乃至当代中国和世界华人社会的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特别是中国佛学院大力开展国际佛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文化出版事业,不仅成为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和学术界参与国际佛教和宗教文化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当代中国佛教文化和学术的国际化树立了典范。

圣严法师的第四个历史贡献,是如理如机地推动了现代人间佛教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建构。他不仅率先提出了 "提升人类素质,建设人间净土 "的现代人间佛教 "心灵环保 "理念,作为法鼓山的核心理念,而且通过倡导和推广 "礼仪环保"、"心五四运动"、"新时代心六伦 "等,倡导和普及了 "礼仪环保 "理念、 法鼓山积极推动从精神环保到社会环保,成为 "稳定台湾人心的力量"!".

圣严法师的第五个历史贡献是他留下了无与伦比的遗嘱。他嘱咐:不立讣告,不设供品,不建坟塔,不立碑像,不捡实种。仪式简朴隆重,恳求鲜花和挽联。为了保证法鼓山的法脉,他所创办和负责的所有道场,如保证风气、教育人才、关心交往、安排人事等,都应纳入统一的机制。对于其他分院,则要遵循禅风统一化、人事本地化的原则,以利于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传承纯正的禅法、弘扬禅修。对于外界十分关心的接班问题,他要求,法鼓山方丈一职,无论是内部选举,还是聘请体制外的大比丘、大比丘尼担任,也要由法脉担任,要继承和延续,不能废止法鼓山的理念和方向。这不仅体现了对近现代佛教大师如印光、弘一等人所树立的身后事简办的优良作风的继承和发扬,而且确立了法鼓山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记得圣严法师在《人间世》的一篇文章中说:"面对生死离别,人们之所以悲痛欲绝,主要原因是不明白人生来是为了什么。按照佛教的知识,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任务:一个是还债受报,把过去多生多世的恩恩怨怨还清,受福受苦;另一个是还愿发愿,把过去无量生生世世的愿望一一实现,在受报还愿的同时继续发愿。当这一世的债和愿都还完了,任务就算完成了,就可以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了。" 我相信圣严法师说的是真的,他 "安心离世 "是在偿还了过去的债务、实现了今生的无数愿望之后。因此,我要把对他的哀思化作对佛法的信心和力量,衷心希望他的遗愿能够实现。我们期待着后圣严时代法鼓山佛教文化与教育的重生。


参考资料

标签: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