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无量放生协会 > 法师开示 > 首楞严经第十七讲:领略佛教智慧之光

首楞严经第十七讲:领略佛教智慧之光

时间:2024-04-11 18:20  来源:未知  阅读次数:971

首楞严经》解说 第十七讲 主讲人:释慧祥法师 释慧祥法师 日期 2007年4月29日

请合掌!至心发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已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愿法界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得成佛道;得成佛道者,能无障碍地证悟佛果。我愿以此愿力回向佛弟子 我愿我的弟子们(我自己的名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一生不堕三途八难、 生生世世见闻佛法,依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度化众生,庄严净土,正等正觉,普度众生。"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楞严经》是为了净化毗卢遮那,弘扬三界。楞严经》解释说,《楞严经》用戒律来庄严自己、净化自己,因此能够在三界中弘扬佛法,成为三界众生的楷模。

插图

佛陀的朋友 毗湿奴 "是梵文的音译。原文是 vi

原文为 viaya,音译为 vinaya、vinaya 和 ninaya。又称毗湿奴、毗尼。它包含降伏、灭尽、离行、善治等意思。vinaya "一词一般译为 "达摩"。ritsu vi

aya "和 "sila "有不同的含义。现在我将对此进行深入解释。希望大家静心学习。

首楞严经第十七讲:领略佛教智慧之光

各位佛教徒 "戒为无上菩提之本,应一心持戒"。这里所说的 "戒 "是指 "戒律 "和 "律法"。正如《金刚经》中所说:"若于义、法、戒清净,则得所愿"。这也是指 "戒sila "和 "律vi

aya"。问:那么 "戒律舍利 "和 "律仪舍利 "有什么区别?

戒律希拉 "和 "法希拉 "有什么区别?答:例如,在《四正勤》中,"断已生恶 "称为 "戒sila"。而在《四种清净律仪》中,"断已生恶 "称为 "戒sila";在《四种清净律仪》中,"断未生恶 "称为 "法viaya"。

法称为 "viaya"。

各位佛教徒!我再用白话解释一下。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引发恶报时,我们才开始要求自己改正行为习惯,从而消除恶报。这就是所谓的 "自我预防"。而当我们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引发恶报,但我们观察到其他有类似行为习惯的人得到了恶报时,我们就知道如何要求自己改正行为习惯,从而避免恶报的发生。这就是 "自律"。所以,"戒 "就是 "断已生之恶,防未生之恶"。用白话来说,戒律就是 "戒除自己已经引发恶报的行为,自律克制自己可能引发恶报的行为"。

各位佛教徒!现在,让我们来解释一下 "严净 "的含义。各位佛友 "严净 "就是 "庄严清净 "的意思。问:什么是庄严?什么是清净?答:庄严、清净戒律。所以说 "毗卢遮那庄严清净"。问:"庄严净戒 "的标准是什么?答:在解释 "戒律庄严清净 "的标准之前,我想先解释一下与 "戒律 "相关的一些术语。问:与 "戒律 "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答:有很多,就说说我们平时需要用到的吧: 一、戒律与清净: 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已经引发了恶业,这时他可以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或者当他观察到如果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将来会引发恶业,因此修正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当他修正到将来不会因为这个习惯而引发恶业时,这时就名为 "戒(律)"。持戒(法)清净"。

例如,如果一个人因为喝水时不注意而被热水烫伤了嘴,这就是 "行为习惯造成的恶业"。这时,如果他愿意开始观察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愿意改正,从而走向清净,这就叫 "守戒"。这就叫 "守戒"。这时,当这个人经过观察,认识到自己喝水被烫伤的原因是 "没有注意水的温度",所以才造成了被烫伤的后果。因此,他提醒自己以后喝水时要注意。这就是 "自律"。这时,如果这个人下次再喝水时忘记注意,结果又被烫伤了,这就叫 "持戒不净"。反之,如果这个人在下次喝水前提醒自己,从而保证下次喝水时一定会 "注意水温",这就叫 "严持戒律"。这叫 "严持戒律"。但是,如果 "持戒(愿意改正,以求清净)"的人在下一次喝水前没有提醒自己,他就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 "注意水温"。各位佛教徒 今天我们只是浅尝辄止,但要了解的东西还很多,所以今天我们只讲解其中的一小部分。现在回到经文。所以,"严净毗卢遮那 "就是 "严净持戒",通俗地说,就是 "要时刻提醒自己改正已经引发恶业或可能引发恶业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正、净化。"

现在让我们来解释一下 "三界"。三界 "是指 "欲界"、"色界 "和 "无色界"。十法界 "中的众生包括 佛、菩萨、净佛、阿罗汉、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又分为四圣: 佛、菩萨、净佛、阿罗汉。"六凡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其中,"四圣 "在三界中自由自在,不受限制。而 "六凡 "则 "囿 "于三界。问:谁被限制在 "欲界"?答:欲界的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他们都被禁锢在 "欲界"。问:哪些众生被限制在 "色界"?答:色界众生。包括:初禅天(梵净天、梵拥天、大梵天)、二禅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天(少净天、无量净天、极净天)、四禅天(有九重天)。总共有十八重天。问:哪些众生被限制在 "无色界"?答:无色界的众生。包括: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有边处天、有边处天、无边处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好的 现在我们来解释经文 "清净毗卢遮那,譬喻三界" 意思是说,这 1250 位回小向大的阿罗汉能够严格纠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变得清净无漏。因此,他们能够教化三界众生,弘扬正法,成为三界众生学习的榜样。

各位佛友!今天我们谈了很多。但这都是实际修行的一部分。希望你们能欢喜接受自我要求。祝大家好运 下课

作业 1. 戒律和律法有什么区别?没有戒律我们能解脱吗?III. 持戒意味着什么?犯戒意味着什么?破戒意味着什么?清净意味着什么?完毕!


参考资料

标签: